>
新聞資訊 >
社內新聞 >
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中醫藥分平臺
中國中藥知識港服務系統研討會在我社召開
7月6日下午,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中醫藥分平臺——中國中藥知識港服務系統研討會在我社召開。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龍敏南、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徐偉、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主任李恒、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數字出版中心主任蔡超、福建合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青蒞臨現場交流,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林余霖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會。
會上,我社陳仲建社長、中醫藥編輯室負責人分別就我社30多年來在中醫藥領域的出版發展歷程,以及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中醫藥分平臺的建設情況做了介紹。龍敏南院長、徐偉院長、林余霖研究員、鄭青副總經理等專家先后發表觀點,大家各自談了對于我社中醫藥圖書、中醫藥分平臺的總體印象,并就我社如何進一步挖掘開發中醫藥資源,增強平臺在專業領域、青少年科普、藥農藥商服務等方面的應用,以及如何提高平臺內容的科學性、專業性、準確性和互動性等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專家們認為,平臺建設應注重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要“面”寬而“點”深,在眾多應用分支中尋找一個可具操作性的突破點深耕。另外,作為中醫藥分平臺,除了體現“藥”,專家們認為還應該把藥與醫相融合,將中醫養生、中醫臨床、畬醫畬藥等相關內容也進行充實,在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凸顯福建特色。在知識板塊方面,專家們建議可以以中小學科普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其進行一系列的衍生開發;同時也可結合大中專院校師生實際的課程教授、學習需求,為他們提供相關的視頻課程和知識解答;加強學習功能的構建,并建立手機移動端適配的呈現形式,提高用戶與平臺的互動性和黏性。
近年來,我社深耕中醫藥數字出版,實施完成了中國中藥紙數互動出版項目、閩臺中藥文化出版創意園項目、海峽中醫藥全媒體出版平臺建設項目。一些數字化產品也形成雛形,APP產品(如中醫樂享匯APP)、問卷系統、協同編撰系統、在線富媒體資源管理軟件等都已正式上線。中國中藥知識港服務系統于2019年被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授予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中醫藥分平臺稱號,成為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九個分平臺之一。
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是一個新的契機,我社將充分汲取專家智慧,積極轉化會議成果,加大平臺的后期建設力度,力爭將平臺打造成國內品種齊全、內容權威的中醫藥知識庫。
關于平臺:
中國中藥知識港服務系統(tcm.fjstp.com)依托于我社優質的中藥內容資源,利用結構化加工、知識化加工、數據挖掘和知識關聯、基于語義學習的人工智能匹配引擎等關鍵技術,充分發揮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表現手段,按照個性化、動態化、集成化的原則,對中藥專業知識進行科學重組,實現專業化海量數據庫檢索、多維度可視化分析、多元化的知識管理體系,為用戶提供知識導航、知識檢索、知識挖掘和知識推送等服務。系統目前擁有藥典植物藥近500種,藥用植物近5000種,以及近500種的化學波譜對照品。內容涵蓋從宏觀的中藥傳統經典鑒定到微觀的顯微鑒定、中藥色譜指紋和中藥化學波譜等,從藥用植物到飲片,后續還將不斷擴充。